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北京科技大学共有十二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437必赢会员中心网页版有两门课程,金融工程系王立民副教授负责的“多情景无时限股票交易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喜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殊荣。
证券交易已进入电子交易时代,线上交易实验是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和实务的有效途径,是现代投资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投资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课程团队自主开发了多情景无时限股票交易虚拟仿真实验,它基于多情景、多层次互动和研究型教学三种教学方法,原创设计了多情景股票交易实验课程。本实验课程的开发始终坚持“学生为主、创新驱动、虚实结合”的建设理念。课程项目源于2009年开发完成的“大学生模拟交易所”。最初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要功能设计开发,之后为满足教学需要,又开发了交易实验控制系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多情景股票交易项目用于证券投资类实验与实践课程,比如:投资学、证券投资学、投资实务和中国股票市场等课程。受众群体包括:本校和学院路地区10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已有上万学生使用。大学生模拟交易所曾是‘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实践’项目2009年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已经拥有3个软件著作权。
传统的股票模拟交易只能在中国的股市交易日的开盘时间进行交易,每周一到周五的9:30-11:30,13:00-15:00,而教学时间往往不在交易时段,并且教学需要的市场情景在上课时很难出现,还有交易制度为“T+1”,导致学生一次实验课只能买卖一次。多情景股票交易项目解决了以上教学中的难题,突破了真实股票市场“不可逆、有时限,限交易”等不利于教学的制约,可创设或重现特殊的交易情景,实验项目属原创设计(3个软件著作权),建设时间长(10年)成熟度高,实验设计科学且理念新颖,实现手段先进,情景实验中学生感受强烈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学习过程泛游戏化。
多情景无时限股票交易虚拟仿真实验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可挂牌教师或学生设计的虚构上市公司,学生在教师分给配虚拟的资金和股票后,可以在多个情景下进行股票交易。这些情景一部分取自于真实股市的历史情景,一部分是我们原创设计的虚拟情景。通过虚实结合设计出合理、高效和过程生动的实验内容。例如,在实验课上可播报虚拟的公告信息,可仿真和虚拟出各种走势,可仿真再现中外真实股票市场的各种历史事件,如中美贸易战、2015年中国股灾、美国的“911”和日本的“311”地震等突发事件,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强烈。
实验课程有以下五点特色:
(1)实验方案设计创新
依据教学大纲,教师原创设计满足要求的虚拟上市公司和交易规则,原创设计了消息、突发事件、公司等7种情景下的股票交易教学实验。虚拟上市公司可在自主开发的仿真交易所里挂牌,同学们可用虚拟的股票和资金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学习股票交易和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多情景实验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创新
多情景无时限股票交易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的技术引入了情景教学法,实现了人机交易,师生交易,生生交易,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又是合作式的研讨教学。
生生互动中股票的价格是学生间交易形成的,通过分配给学生不同角色,为学生构造不同的互动环境,彼此之间就价格形成和波动进行讨论。学生以散户、基金经理、庄家等多角色参加实验,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对抗性,实验具有了竞赛和游戏属性,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学习范式。
师生互动中,针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与学生共同实验,边实验边和学生讨论,直接演示讲解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
(3)评价体系创新
将实验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分别评分后进行加权成绩统计。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实验讲义预习和实验导读并线上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做实验;实验中每位同学至少要交易三次,根据不同情景下的交易收益、交易量、交易次数加权评分;实验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交易心得,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理论知识点、交易成绩、实验报告、交易心得和出勤的考核全部在线上完成,实现无纸化考试。
(4)对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实验课程完全MOOC化,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做实验,不受教师、时间和教室的限制。学生设计的虚构上市公司经教师核准可以挂牌交易,学生可以发布对实验市场的分析报告或当‘股评家’,将课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交易数据和回答的问卷,可用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用于行为金融的研究,研究成果可再返回教学中,形成一种‘教学—科研—教学’的闭环循环结构,部分学生全程参加研究,并有论文发表。
(5)通过北京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
实验课程应用于北京市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的《中国股票市场》课程已经有10余年。截至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累积五千余人参加了课程学习。
供稿|本科教学工作办公室
责编|赵西爱
审核|范小华